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與美國榮鼎咨詢公司2016年11月17日在上海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,2015年,中國對美直接投資超過150億美元,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對華投資,雙向投資已成為中美雙邊關系中的頭等事務。除此還有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企對外投資并購金額升至674億美元,遠超2015年全年總額,其中逾半數由上市公司實施。
理論上而言,企業之所以能夠實現對外直接投資,一方面需要國家的綜合能力不斷增強,另一方面還需要企業在其所在的行業領域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,因此從中國對美國投資首次超過美國對中國投資來看,中國綜合國力和企業行業競爭力再次實現了提升。
對外直接投資意味著中國企業直接在海外成立中資企業,更意味著這是中國企業海外化、國際化的重要進程,而直接投資相對以往的間接投資更是質的提升。以前中國更多的是向非洲、拉美發展中國家投資,這種投資是涉及政治意義的投資,以此提升國際友人在聯合國上對中國的支持,而中國對美國的投資則主要是市場化、商業化行為。
海外資產并購也是一種海外投資行為,如果一家企業其業務本身就涉及到海外市場,在人民幣2016年以來不斷貶值的情況下,這必然會影響到企業海外業務收入,通過并購海外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直接操作,便可以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。當然,無論什么環境下,資本都是逐利的。只要企業測算、論證對外投資一定會有所盈利,無論人民幣匯率變化如何,企業自然會有對外投資的積極性;如果海外市場表現不好,即便是匯率穩定,企業也沒有對外投資的必要。
在人民幣持續貶值的情況下,決定實施國際化的企業必然還會加大對外投資的力度。雖然眼下投資成本有所提升,但企業如果能夠開拓出更大的市場空間,尋找到更多的盈利點,進行科學、有效、符合海外市場的產品設計、生產、運營、銷售,便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。若是人民幣后期還繼續貶值,那么就應了"效率就是金錢"這一句話,越早進行海外市場投資便能避免繼續貶值的風險增加,因此對有海外投資需求的企業而言,在貶值趨勢中進行海外投資對未來反而是屬于節省成本的行為。
當然也會有資金富余的企業因為資產荒而選擇投資海外優質企業,這是資本流動的固有屬性,其目的都是為了取得最大化的收益。從整體來看,大規模的并購潮如果都取得了成功,對中國企業發展必然有利;但若并購過程中有些杠桿使用不當,有些事項沒有注意清楚,失敗的并購可能會導致企業大幅虧損。需要中國企業注意的是,急于求成的投資往往都是看見美好的收益,看不見風險。
盡管中國海外投資金額在不斷增多,但結合中國實際情況,依然還需要引入大量投資以刺激各行業、產業、區域的經濟發展。僅從當前的情況來看,中國并未從"吸收投資國"變成"投資大國",我們還需努力。
對任何國家而言,海外投資一直是一個頭大的問題,政策、宗教、法律、文化、生活習慣等,也都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面臨的挑戰,而政策往往是最為重要的。以美國為例,人們都在擔憂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會在執政期間實施的新政,如果新政不利于所有國家、經濟體對美國進行投資,那么這將成為中國投資美國的最大挑戰;同理,某些與中國外交關系不太好的國家,亦不會歡迎中國企業對其進行投資。
對中國企業而言,除了政策之外,海外投資的重點還在于需要循序漸進了解預投資市場,了解當地的宗教信仰、法律法規和道德習俗、風土人情、官員結構、人們生活習慣等等。近年來,因為宗教信仰出現投資問題的情況屢屢發生,而因不了解海外法律條文導致有苦說不出的情況也頻頻出現。中國企業要補充海外投資的短板就是要好好學習海外市場,這并不是找幾個懂外語、懂中國法律、國際法的人就能搞定的。
另外,在全球經濟發展遇到困境的情況下,各地的貿易保護主義似乎有所抬頭,例如在中國海外投資如火如荼的進程中,美國國會下屬顧問機構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(USCC)于當地時間2016年11月16日在其發布的年度報告中首次提出,為保證美國國家安全,建議美國國會修改相關法律,授權美國財政部下屬的外國投資委員會(CFIUS)禁止中國國有企業獲得對美企的有效控制權。繼美國、澳洲加強對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審查后,德國也開始加強境外審查.
企業自然是希望能夠實現并購,因為通過并購企業直接在海外進行生產經營,可以規避很多披露關稅等方面的問題。這也意味著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行為除了擴大生產規模外,也是快速全球化的重要途徑之一,能夠為企業快速尋得便利。但對各國政府而言,他們不喜歡企業做得太多,這些國家并非不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,而是和我們一樣不歡迎海外企業對中國企業獲得有效控制權,這種政策的壁壘是再正常不過的壁壘。如果一個國家不能保證自己的"民族"企業,讓這些企業慢慢被海外資金所蠶食,相信這個國家的人民、政府都不想看到這些。
從我們自身情況來談談,中國商務部也曾拒絕可口可樂收購匯源,是中國對海外資本的拒絕,中國國內已經有太多民族產品被外資占據了主導權,因此中國也不希望剩下的民族企業再被海外資金所吞噬。中國會有這種想法,其他國家也必然會有這種想法,他們不僅是拒絕中國、加強對中國企業的審查,也會拒絕其他國家、加強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審查。這種壁壘,是一國文化必然設置的壁壘,中國無法破解也沒有必要破解,相互尊重、互惠互利是很好的解決方式。